• fpiao
    • 临海公共租赁房首期预计2014年交付使用
    • 资讯类型:热点关注  /  发布时间:2013-05-13  /  浏览:4758 次  /  

    站在35省道向南眺望,占地43亩的首期公共租赁房(含人才公寓)多层部分基本完工,4幢高层也即将结顶。首期项目东面,二期项目工程桩基全部完成,正进行围护栏施工,预计月底前开始挖土。

     

     

    转播到腾讯微博
    临海公共租赁房首期预计2014年交付使用

     

    临海市公共租赁房建设项目一期工程,建筑工人在已接近结顶的8号楼楼顶加紧施工。

    接连下了近一个星期的雨,5月10日清晨,临海市公共租赁房项目的建设工地终于盼来一个大晴天。

    基坑开挖、高层外墙涂料施工、底板混凝土浇筑……原本因天气缘故暂停的工种,这时又开始忙碌起来。站在35省道向南眺望,占地43亩的首期公共租赁房(含人才公寓)多层部分基本完工,4幢高层也即将结顶。首期项目东面,二期项目工程桩基全部完成,正进行围护栏施工,预计月底前开始挖土。

    首期、二期建设项目涵盖公共租赁房1700套,总投资3.55亿元,建筑面积达12万平方米。项目负责人介绍,首期预计2014年交付使用,二期预计在2015年2月完工。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憧憬成为现实的日子,正一天天走近。

    1700套公共租赁房,承载“夹心层”的向往

    “你好,具体管理实施细则还没出来。对,有户籍、收入、家庭条件等方面的要求,只要符合条件都可以申请。”早上8点45分,临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规划局房管科副科长陈引奭又接到一位市民来电。随着工程建设的陆续推进,两期公共租赁房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生活在城市中的一类中低收入者,被称作“夹心层”。他们有些是家庭经济不宽裕,买不起商品房或经济适用房,想住进廉租房,各方面条件又不符合;有些是刚走出校园的年轻一代,手头没有积蓄,买不起房又租不到便宜、稳定的房子。在临海,这类人群不在少数。

    2011年,临海市根据住房保障工作发展需要,大力建设公共租赁房。为弥补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不足,将公共租赁房和人才公寓作为主要建设任务,同时初步确定相应的政策框架。

    陈引奭的另一个职务是临海市住房保障管理办公室主任,放在他办公桌上的《临海市公共租赁房管理实施细则》,已经三易其稿。他说,离方案正式出台还有好长一段时间。

    铺开工程平面效果图,项目地块西靠大洋街道双桥村,南枕临海东方大道,北面是35省道,好比是一个巨大的直角梯形。位于西北角的一期工程与正中的二期首尾呼应,与今后整个小区其他组团建设相协调。交通组织以环形围绕中心的景观道与四条放射形连接出入口形成小区主干道。

    2011年,临海市新开工公共租赁房5.8万平方米计758套,2012年又继续新开工6.2万平方米942套。就是这样一个建设项目,从它呱呱坠地到如今雄姿初具,建设者们为之倾注了无数心血。

    6个月时间,完成“不可能的任务”

    2011年3月24日,临海市政府办公会议确定双桥村地块150亩为公共租赁房地块,并在其中划出首期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这一决定,拉开了临海市公共租赁房建设的大幕。

    作为项目前期联系人之一,陈引奭从接到任务开始,就坚持记录工作的进度情况。

    时隔两年多,重新翻看这份工作日志,仍能感受到项目前期推进的艰辛:2011年4月6日,在11楼会议室,发改、财政、纪委、招投标、代理等单位就加快项目落实进行讨论;7月8日上午7点,带村民会同驻村干部到双桥清点苗木,共计桂花、茶花1100多株,樟树22株;9月28日,签订施工合同;围墙设计并联系预算;现场联系接电;通知各相关单位,明天下午到现场开工……

    前期准备工作涉及土地政策处理、施工设计、规划编制和评审等多个环节,正常情况下没有一年半不可能完成。双桥村又是个大村,还是杨梅产地,土地政策处理难度很大。各相关部门纷纷为项目开出绿色通道,实行并联审批,5月份就完成方案评审。

    工程首次进场作业,有个戏剧性的开头。7月初,土地政策处理基本完成,距离要求的开工时限也只剩两个多月,相关单位准备进村实施地质勘探,被村民阻挠。7月6日,经驻村干部、村委会主任等多次协调,街道租调了一辆吊车,通过50米长吊臂把钻机吊至施工现场。

    “钻探机位原是块废弃的橘园地,机器要架起来,得先把死掉的橘树清除干净。几十个村民围在边上看,我们都不敢动。”陈引奭回忆,时任大洋街道城建办主任王吕成与双桥村村委会主任跳下田埂,抡起柴刀带头砍树。大家这才如梦初醒,一齐动手清理,终于在建设地块西北角打下了第一个钻探孔。

    “跟街道干部比起来,我们这点苦都不算苦,他们才是没日没夜地工作。”陈引奭说,2011年9月29日,下着倾盆大雨,各相关部门到场准备开工。时任大洋街道政协联络处主任戴世忠浑身湿透,在指挥现场项目推进。项目总算是如期开工了,戴世忠也累倒住进了医院。

    几近苛刻的“民心工程”

    5月10日中午11时35分,记者来到临海市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登录该站的工地可视化管理系统,当了一回“监工”。通过鼠标控制,几公里外的施工现场,安装在高空的球面云镜就能进行随意旋转、缩放,监控画面中,甚至绑扎的钢筋数量、接头情况都清晰可辨。

    “通过可视化管理系统,不仅可以了解到现场的施工进度,还能远程监控现场的生产操作过程,监控记录现场材料的管理使用情况。”工作人员介绍,即便是桩基施工、钢筋处理这样的“隐蔽工程”,通过监控设备都能看得清清楚楚,一旦观测到问题,他们就会及时督促工地整改。

    每周按时召开工程例会,买考勤机让“五大员”(资料员、施工员、质检员、安全员、材料员)指纹打卡,带电子秤到工地抽查“瘦身钢筋”……对待这样一项“民心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几近苛刻。

    “监管过程中,我们对于工程基础处理非常重视,光政策处理加上桩基施工就用了将近10个月。”质监站站长叶青介绍,因项目地块位于山边,地质条件比较复杂,打桩过程中一发现异常就立即停下来,前前后后补钻就有四五次。

    “一期工程有栋房子,南北进深12米,但是我们检测发现持力层差了6米。打个比方,好像房子建在一个小山坡上。”叶青说,质监站当即提高了安全系数,重新判定持力层方向,并要求施工方慎重补钻,部分桩基直接嵌入硬质岩层。

    按照一般标准,桩基受极限承载力下沉4公分以内则符合标准,经检测,一期工程桩基下沉均不超过2公分,安装非常理想。

    钢筋笼浇筑同样是“隐蔽工程”,地下泥土容易托举钢筋上浮,超出地面的钢筋又要切割掉,钢筋长度合格与否,只能在施工单位的书面记录上看。在公共租赁房项目建设过程中,临海质监站随机抽查部分桩基,通过钻孔将磁法仪深入地下进行检测。

    “一般情况下没有这个要求,我们考虑在基础底板施工之前,万一发现异常可以及时补救,结果所有抽查桩基均符合要求,我们心里也就踏实了。”叶青说,磁法仪检测手段很快也会应用到二期项目质量监管之中。

    帮助说明 | 法律声明 | 关于我们 | 收费标准 | 联系我们 | 留言咨询
    临海房产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9-2018 海宁一毛网络有限公司
    临海房产网合作热线:0576-85377755
    网站客服QQ:781329244
    浙ICP备14021222号
    回顶部